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西安眼角膜:眼库常年零库存

发布日期:(2014-9-16)   点击次数:1494

2014-03-26 10:46   来源:陕西日报——陕西传媒网 

核心提示:角膜病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眼病,2013年,西安市眼库仅成功接受6人捐献遗体眼角膜,而仅在西安市眼科医院登记排队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就有300多人。而全省有10万角膜患者等待更换角膜。数字不对等的背后是——

“你虽然逝去,但是你仍然用你明亮的眼睛注视着,注视着你所眷恋的这个世界!”

2014年2月9日,西安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因病逝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向西安市眼库捐献了他的眼角膜,让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最珍贵的光明。

“这是从2004年至今,我们成功接受捐献遗体角膜的第50位志愿者。”西安市眼库副主任银勇告诉记者,西安市眼库是西安市唯一一家眼角膜捐献机构,2004年至今,仅有3000余人签署捐献志愿书,而成功捐献眼角膜的人仅50例,平均每年成功捐献眼角膜约5例,西安市眼库眼角膜库存常年为零。

角膜移植是唯一希望

42岁的农妇吝密芳是陕西华县人,因为病毒性角膜炎反复复发,角膜逐渐变薄。2月10日,吝密芳的眼病又犯了,眼睛疼痛,看不清东西,来到西安眼科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她的左眼角膜已经溃疡穿孔,只能等待角膜,做移植手术。

在病房里,记者见到了比吝密芳病情还要严重的申立军。“我是汉中特种材料公司的冶金工人,2005年的时候因为操作不当引发了事故,全身26%的烧伤面积,我的脸烧得更严重,眼睛也烧坏了。”2005年9月22日,在西京医院做完整形手术后,申立军就住进了西安眼科医院,经过几次的角膜、羊膜移植手术后,2009年出院回家休养。今年2月6日,因为眼睛穿孔再次住院。申立军的爱人告诉记者,“他现在右眼已经完全看不到了,左眼还有光感。真希望在左眼完全失明之前能等到角膜,起码要让他能感受到一点光明。”

在眼科病房的医生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两个笔记本,上面满满地记录着排队等待角膜的病人的情况,贴满了病人的眼球病变照片。

“角膜病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国因角膜病致残者有400万人,而陕西省就有15万人。而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的唯一办法。如果不及时更换角膜,将面临失明。”翻看着登记本,银勇叹息道。

眼库库存常年为零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面,无色透明,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关,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常见的眼角膜症状为眼角膜因疾病、外伤、感染变得混浊,或有其他原因视力就会骤然下降,它像汽车的挡风玻璃一样容易损坏。“1个角膜一般会给1个患者移植,有时根据病灶不同,可以给两三个患者使用。”银勇告诉记者,角膜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无血管、淋巴管),所以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率低,是器官移植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种。

“但是,西安市眼库库存长时间都是零,来一个角膜就用一个,完全供不应求。2013年,西安市眼库仅成功接受6人捐献遗体角膜,而在西安市眼科医院登记排队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就有300多人。”

银勇说,捐献者寥寥无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角膜包括器官捐献的体制不健全,二是受传统观念思想的束缚,直系亲属对于捐献角膜不能理解,不同意捐献。除此之外,一些人对眼角膜捐献的流程不熟悉,也会导致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膜白白浪费。“因为摘除角膜必须在病人去世后12小时以内;如果超时,角膜将无法使用。有时志愿者本人去世后,由于家属没能及时通知我们,而造成了角膜无法捐献。”银勇表示,现在虽然人们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但是在捐献体制的建设方面还是相对缓慢,完全靠自愿捐献眼角膜供体数量有限,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捐献体制,以增加供体数量。

银勇告诉记者,摘除角膜并不会对逝者的遗容造成任何影响,因此,希望大家能理解和支持,并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角膜的爱心队伍中,让更多人拥有光明。

链接

国外器官捐献制度

英国采用“我选择捐献”的器官捐献制度。有意者必须签署“器官捐献者登记表”,表示愿意在死后捐出部分或全部器官。这种制度也被称为“告知同意”。执行类似制度的国家还有德国、爱尔兰、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和新西兰。

许多欧洲国家执行“预先默认同意”捐献制度,即一个人除非以书面形式表示自己不愿提供器官,否则将被默认为“同意捐助”。

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在“预先默认同意”捐赠制度基础上,执行“柔性”捐献原则,潜在捐献者的家属对是否捐献器官有最终发言权,即使死者生前没有发表任何反对捐献的声明,其亲属仍有权拒绝有关机构取走死者器官。

奥地利执行“硬性”捐献原则,有关机构不必考虑死者家属的意见。死者只要生前没有留下书面材料反对捐献器官,则被视为捐赠者。


上一篇:父亲含泪献出儿子角膜 下一篇:西安眼库眼角膜库存为零 千名患者急盼光明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