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越来越多中国人接受以“生命的礼物”传递大爱

发布日期:(2018-4-16)   点击次数:2895

编辑: 孙霄雨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西安4月13日电(记者蔡馨逸)“我志愿将自己遗体的角膜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事业,为盲人重见光明奉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11日,随着一台眼角膜移植手术成功进行,一位患者的重见光明,马致和8年前签下捐献角膜志愿书时许下的心愿终于实现。

      家住西安的马致和生前是一位副军职离休干部。2010年,身为眼科医生的大女儿马平在家中说起眼病患者因缺少可移植的角膜而不能复明时,时年89岁的马致和二话不说写了遗嘱,按了手印,“我要把自己的角膜捐出去”。


      在马老的感召下,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十多口人做了角膜捐献登记。


      “前几日,父亲病重,还不忘叮嘱我们把他的角膜捐献出去。他把子女叫到病床前,对我们说,他还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捐赠角膜,一个是丧事从简。”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马平的眼眶湿润。

4月7日,马老逝世。遵从他的遗愿,马平立刻联系了西安市眼库的工作人员赶到医院,摘取了老人的眼角膜。

      西安市眼库主任银勇说,全国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大概有400多万,每年还在新增病例,角膜移植是目前根治的唯一办法。

      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强,人们“入土为安”的观念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捐献器官,传递“生命的礼物”。

      4月8日,清明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西安市碑林区红十字会迎来了第100位器官捐献登记者——68岁的文艺路环卫所退休职工左建平。

     “左老先生一来就问我们能捐献什么器官,在得知65周岁以上只能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后,他面露遗憾。但立马说,没关系,只要能用得上,捐什么都行。”碑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党琪说。随后,左建平做了角膜和遗体捐献登记。

      在聊天中,党琪得知,左建平是一位退伍军人,在退伍即将满50年的特殊日子,他将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作为送给自己的礼物。
      来自中国红十字会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3月中国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截至今年3月,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达1.65万例,捐献器官近4.65万个,4.6万余人重获生命,累计报名登记42.2万人。
      西安市眼库的角膜接收数量也从2004年的4片,增长到2017年的309片。
      银勇说,通过与国外眼库合作,西安市眼库的角膜保障技术和仪器设备不断升级更新,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目前,眼库有专职技术员、质量控制师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也具备了将不足1毫米的眼角膜按临床需求精准分层的技术。
      西安眼库还与西北地区的15家有一定眼科基础的医疗单位合作,建立了角膜移植的专科联盟,把角膜移植技术和角膜病的诊断向基层普及,同时推广器官捐献的理念。
      “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的眼睛还留在这个世界上,看着他深爱的世界。这不仅是器官、生命的延续,也是大爱的延续。”得知父亲的一对角膜成功治愈两位患者,带给两个家庭光明和幸福后,马平拉着年迈的母亲动情地说,现在遗体器官仍存在缺口,一些患者不得已在等待中离世,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遗体器官捐献的行列。(完)
上一篇:听到能帮两人复明 他们捐出亲人角膜 下一篇:致敬大爱 川陕眼库携手完成志愿者角膜异地捐献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