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事迹
爱心事迹
当前位置:首页 >> 爱心事迹

四代军人薪火相传“义”捐角膜永留光明

发布日期:(2022/1/19)   点击次数:646

    军人,一个响亮而崇高的称号!在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是军人价值的最好体现,那么在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献则是军人最好的写照。

    邹义,男,1994年7月6日出生于一个有着良好家风,四代军人的世家。他的太爷爷解放前入党,长期工作在隐秘战线,西安事变的亲历者,晋察冀抗击日寇的老英雄,渭南市丰原乡第一任乡长,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爷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冲锋陷阵、表现英勇,获得朝鲜人民政府颁发的立功证书。他的父亲入伍期间,在甘肃参加抗震救灾时为挽救藏族同胞的财产生命安全,不顾自我安危,连续奋战20余天,解救受困群众数十人。在这样的家庭熏陶和影响下,邹义从小就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党有着崇高的信仰,立志参军报国。


    2011年12月1日邹义应征入伍,光荣的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入伍后,他刻苦努力,争优创先,获得了优秀士兵称号。2013年9月,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白求恩士官学校。在学校的一次训练中,他突然晕倒在训练场上,经紧急治疗初愈后,他又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不幸的是,此后他屡次犯病晕倒,几经检查,最终确诊为线粒体性脑病(目前没有特效疗法)。由于身体原因,邹义再也无法和战友们一起参加训练,只能在家养病。

    疾病摧垮了他的身体,但他的意志依然像钢铁般坚强。在同疾病做斗争的同时,他依旧关心军队和国家的发展,依旧牵挂亲人和朋友的冷暖。他的爱心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年家风传承和部队培养的结果。17岁时他就参加了义务献血,在随后的军旅生活中,他更是处处走在前,事事争模范。看着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更是想到了身后事:捐献眼角膜,作为自己对社会的最后一份贡献。   

    邹义的父亲邹茂隆退伍后在咸阳市搪瓷厂工作,和邹义的母亲一样都是普通的工人。邹茂隆回忆说:“当时听到邹义要捐眼角膜的想法后,虽然我和他妈不明白具体的捐献知识,但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好事。只要是好事,我们就支持。”

    2021年9月13日,邹义的病情再次加重,在抢救过程中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但他数次用手指指着自己的眼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唯一想到的就是提示家人要完成自己捐献角膜的心愿。


    9月14日,27岁的邹义永远离开了他朝思暮想的军营和战友,离开了关心爱护他的亲人和朋友,离开了他终身引以为豪的那一抹橄榄绿。父亲邹茂隆随即联系了陕西省红十字眼库,成功捐献了眼角膜。9月16日,邹义捐献的2片角膜成功使两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就像邹义的舅舅所说:“还有人替他看这个世界。”
    在邹义的追悼会上,邹义生前的部队领导、战友和亲朋好友、咸阳市红十字会的领导、陕西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等都来送他最后一程。面对记者的采访,邹茂隆激动的说:“我和孩子的母亲会向孩子学习,百分之百的加入捐献队伍中。虽然给社会做不了大的贡献,这点还是能做到的。”咸阳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庚说:“近年来,在各级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参与下,遗体器官捐献工作在持续深入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在身后捐献了遗体或者器官、角膜。我们也希望社会对邹义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使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献志愿者行列,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共同努力。”

    军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牺牲奉献是军人的传统美德。邹义用优秀人民子弟兵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四代军人为国尽忠的家风激励自己,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军人的使命担当。


角膜捐献联系电话:029-87630809


上一篇:责任 下一篇:爱的回馈
 
 
QQ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