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库动态
眼库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眼库动态

重阳节慰问角膜捐献者家属

发布日期:(2025/8/13)   点击次数:293

  又到重阳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尊老、敬老、孝老的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我觉得在“尊”“敬”“孝”的基础上应该加上“学”,我们应该学习老人的思想、精神和事迹。每一个老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他们或许成果显耀、或许普通平凡,但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光环,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我们需要的是如何发现、总结和学习。

  2024年10月10日,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接触了5位老人,这5位老人以特殊的方式为重阳节赋予更深层次的含义,他们用实际行动重新定义了重阳节的“新高度”。

  “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我和老伴商量好了,我们去世后,遗体捐献给交大医学部。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不要墓地。”这是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教育事业、今年已经97岁高龄的西安交通大学离休干部王世绍同志说的。王世绍现在和同是交大离休干部的老伴仇启真老师居住在养老院,他们已经将大部分积蓄捐献给西安交大教育基金会,资助贫困的大学生。二老今天又毅然签字,在百年之后将遗体和角膜捐献给祖国医学事业。

  “同学们,希望你们将来好好的利用我的遗体,学习医学知识,为人民健康服务。”这是为我国矿产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今年已经96岁高龄的陕西能源学院退休教授蔡斌面对镜头对医学生的寄语。在蔡教授家里,在老伴、女儿和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蔡教授成为一名光荣的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当听到将来自己的角膜可以使两位盲人重见光明时,蔡教授和家人都觉得是一个意外的惊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原来在四川江油市的农村,来到西安后就自己做点小生意,忙忙碌碌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虽然退休工资不高,但够花了,我现在到处去旅游,已经跑了100多个地市。我觉得咱们现在的社会挺好的,就想着将来把遗体和角膜捐献了,也算是为社会做点贡献吧。”这是勤劳、朴实、乐观,今年69岁的裴月玲女士的心声。裴女士是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陕西省红十字眼库,办理了遗体(角膜)捐献登记手续,她淡定的说:“将来谁需要眼角膜就给谁。”

  10月10日上午,眼库工作人员向铜川市首例角膜捐献者董耀波先生的姐姐、今年67岁、普通的退休工人董秀芳女士拨打了慰问电话,电话里董女士激动的说:“我弟弟已经去世11年了,到现在我们全家都非常赞同他捐献角膜的选择,我将来也要捐献角膜,还要捐献遗体。这是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好事。”随后,她给眼库主任发了一条微信:感谢你们为老百姓提供的爱心捐献平台,为民造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多一份爱心捐献,人间就多一份温暖,你们也辛苦了。

  5位老人曾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退休后又不约而同的做出捐献遗体和角膜的决定,这是他们长期以来奉献精神的升华,更展现了新时代老人思想的新风貌、新高度,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


陕西省红十字眼库24小时值班电话:029-87630809

上一篇:眼库中秋节慰问失独角膜捐献者家庭 下一篇: 怀念我的母亲陈惠然
 
 
QQ在线咨询